云财要闻

云财要闻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云财要闻 > 正文

    我校举办“非遗进校园——对话云南省民间工艺大师”活动

    发布日期:2018-12-11点击: 发布人: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12月7日,由云南省民间工艺传承协会与我校锺正山美术馆联合举办的“非遗进校园——对话云南省民间工艺大师”活动在锺正山美术馆举行,16个非遗项目让在校师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为期三天,唐建安(珐琅银器)、白忠贵(绞胎炻器)、马继松(根雕)、高玉文(皮雕)、陈章洪(糖画)、廖力耕(刺绣)、土金勇(斑铜)、袁昆林(乌铜走银)、李加云(竹编)、黄新宝(面塑)、潘付贤(吹糖人)、钱三毛(石影雕)、钱晓燕(剪纸)等16位非遗传承人为学校千余名师生进行了珐琅银器、乌铜走银、绞胎炻器、泥塑、竹编、根雕、皮雕、剪纸等技艺的讲解,并现场教授师生们体验制作。副校长王晓萍,云南省教卫科工会副主席、女工委主任田咏华到现场交流体验。


     
        活动期间,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携手学校女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举办2018年女高知“中华传统文化分享”活动,40余名女教师积极参与,传承、品味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美术馆体验坊教学研讨会”,体验坊主持人与手工艺大师就工艺技法及教学应用进行交流研讨,提升艺术课堂教学质量;联合校青协举办“坊”主题活动,让同学们了解艺术创作的每一道工序,从工匠的技艺传承中体验美的精神,感受“工匠精神”。


     
        吹糖人展位的潘付贤师傅今年六十岁,吹糖人的手艺是从他的外祖父那里学习来的。潘付贤师傅难以忘怀幼时与外祖父一起在正月里吹糖人、吃糖人的经历,也正因为这种家庭的经历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割舍的情怀,让他选择坚守这一门手艺,这一守就是四十多年。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通过这种代代相传的方式延续至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面塑教师黄新宝老师,从14岁开始学面塑,从兴趣爱好渐发展成为谋生的手艺,从事面塑制作已有40余年。一把剪刀,一个尺子,在黄新宝师傅的揉捏下,短短几分钟,一块小小的黏土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面塑深受小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十二生肖。”
        来自美国的于贝贝(Bella)表示,在参加此次活动之前,她从未见到过种类如此繁多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一个不漏地体验了所有的展示铺位,并仔细地观察了师傅们的创作过程,尤其是工艺师傅所展示的传统根雕以及形态各异的糖画深深地吸引了她的眼球。通过这次活动,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对自己接下来的中文学习充满了期待。






     
        据云南省民间工艺传承协会会长赵晓明介绍,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目前正在进行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从大学生抓起,让学生们在兴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使之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血脉。今后,协会还将持续举办类似活动,传扬非遗文化,使非遗融入现实生活。


     
    Baidu
    map